选择西王各分公司
探秘中国上市公司第一村-竞彩足球数据
本文刊载于2014年4月9日《第一财经日报》
出了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县城,向北四五公里,就是西王村。说是西王村,其实早已看不到“村”的景象,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办公大楼和现代化工厂。
在这个村,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,从“摇篮”到“坟墓”所经历的上学、工作、养老都不需要花一分钱。
国内有很多明星村,其经济实力甚至可以超过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地级市,但一个村同时拥有4家上市公司,西王村无疑堪称“中国上市公司第一村”。
上市初体验——遗憾
西王村现在有4家上市公司,其中西王集团旗下3家,分别是西王置业(02088.hk)、西王食品(000639.sz)、西王特钢(01266.hk)。另外一家是西王村三星集团旗下的中国玉米油(01006.hk)。中国玉米油与西王集团的玉米油深加工等相关产业,存在上下游关系,是一个合作共同体。
谈到最初跨进资本市场,西王村党委书记、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用一个词——“遗憾”来概括。
王勇原来是邹平县电业局的一个临时工,1986年,36岁的王勇离开电业局当选西王村支部书记,开始在西王村创办企业。
从1986年到2004年的近20年间,西王集团的步子都很艰难。最初搞的是一家油棉厂,实际就是榨棉籽油。后来1996年前后,从无锡轻工学院买了一个专利技术,投资了两三千万开始进行玉米的深加工。
王勇告诉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,技术是不错,但产品不适应市场,因为成本太高,这使企业陷入了困境。“当时全村530多口人,130多户,在这家企业的有70多户。这70多户联名要求把企业卖掉,不搞了。”
王勇力排众议,不同意卖掉企业,而企业又需要资金发展,这个时候,王勇想到了资本市场。
当时,在山东省淄博市有一个产权交易所,企业可以在那里挂牌“上市”。在经过一系列的运作之后,王勇募集到了700万元的私募,并准备好了在淄博产权交易所“上市”。
然而眼看还有一两个月就可以挂牌了,却赶上了全国范围内清理交易所,淄博产权交易所被关停。王勇的第一次上市梦就此终结。
更大的遗憾还在后面,当时,山东省从已经挂牌的民营企业中选择了4家,分别是淄博万杰、临沂江泉、烟台南山、潍坊华泰,推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。
“如果当初我也能挂牌,上市的名额中也可能有我。这4家企业在上市之后,很快发展起来了,这令我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力量。”王勇说。
上市再体验——蝶变
虽然西王村到2005年12月才拥有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上市公司,但真正进入资本市场却是在2000年。
王勇告诉本报记者,在淄博挂牌未成后,他一直关注着资本市场。一位财经记者后来告诉他,北京一家叫做“先锋粮农”的粮食系统企业拥有一个上市指标,但资产和业务还需要充实。
后来,王勇将玉米深加工企业中的优质资产剥离出来,参股先锋粮农,并于2000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。
这次上市,让王勇甘苦参半。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之后,作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,如果自己再发展玉米深加工,就构成了同业竞争。而上市公司更多的关注点其实在房地产方面,对玉米深加工的兴趣并不大。这让王勇感到了“掣肘”的难言之隐。最终,王勇还是退出了先锋粮农。
对王勇来说,此次最大的收获无疑是上市前后带来的头脑风暴。这个过程,使得西王集团实现了从村办企业到规范的现代企业的蝶变。
上市之后,北京方面派来了一个十七八人的团队,接管管理、培训、经营等各项工作。虽然是上市了,但当时村民和员工并不理解,还是以为这块资产仍然是自己的。
王勇的态度很明确,对北京来的管理团队,充分授权。他说:“你们有两把‘尚方宝剑’,一是上市公司董事会赋予你们的,二是我西王这边赋予你们的。除了财务需要分开之外,西王集团的人员培训、管理,我都全权给你们。”
在这之前,王勇已经切身感受到了“外来和尚”的重要性。他一共请过三任总经理,每任总经理带来的头脑风暴,都让西王人受益无穷。“可以说,没有他们,就没有西王的今天。” 王勇说。
早在与先锋粮农合作之前,王勇已经聘请过一位总经理。这位总经理来自河南莲花味精,是河南省优秀青年企业家。当时西王集团很困难,但他与他的团队来了之后,很快就将资产盘活了。
第二任总经理来自北京,是北京肯德基连锁店第一任总经理。“他的管理模式是美国式的。他的思路是:我套好了车,你只管往前拉,别问别的。”王勇说,“这种管理模式,虽然束缚员工的创造性,但经过两年,纪律性是树立起来了。”
第三任总经理到任后,王勇给了他两个任务:一是发挥团队精神;二是开展干部的本地化培养。
通过三任总经理的“外脑”熏陶,王勇的“干部本地化”目标已经实现。他告诉记者,干部本地化,不是说只用西王村人,而是干部都是西王自己培养出来的。现在,四家上市公司的高管,很多不是西王人,但他们都是西王培养出来的。
上市终体验——“上瘾”
2003年,从先锋粮农退出后,王勇就开始考虑自己上市,而当时在内地获得上市资格需要很漫长的过程,于是他选择了去香港上市。
王勇说:“在香港红筹上市,西王是山东省第一家。当时国内资产转移到香港很难,建行在香港设立了建银国际,还未获得执照。但建行当时给了建银国际5个亿的额度启动资金,可以帮助内地企业作为过桥资金在香港上市。我们瞅准了这个机会,将大额存单存在内地建行,从建银国际获得过桥资金。这在当时是有政策方面的突破的。”
2005年12月9日,西王糖业(后更名为“西王置业”)成功在香港上市,融资6亿多港元。
西王食品则是在国内借壳上市的。王勇告诉记者,除了资本市场考虑,还有广告效应。因为食品最终是要走向市场终端的,为此,每年光推广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不如做成上市公司,每天都让人看到。
为了借壳上市,王勇考察了很多“壳公司”,最终看上了金德发展这家湖南的公司。2009年11月,双方开始重组收购谈判,12月签署债权转让协议,西王集团拿到了1270万股份,成为单一大股东。2010年11月30日,重组得到批复,12月底资产交割完毕。
“西王特钢这块上市,纯粹是被形势逼的。这几年,国家对钢铁行业控制得厉害,8年来,没有一家钢铁企业上市,金融机构也不看好。这种形势下,你怎么和别人竞争?”王勇说,在香港上市也很不容易,整整跑了两年才成功。
现在,西王集团正在准备打造第二个西王集团。去年西王集团的营业收入是270亿元,利税14.4亿元。加上西王村的其他企业,西王村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350亿元。
这个上市已经“上瘾”的“村官”,未来是否还会培育出更多的上市公司?王勇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,只是说:“以后的方向一是发展,二是并购。
- 下一篇:活法并不少 选好更得干好
- 上一篇:西王产业再造路径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