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西王各分公司
大众日报 | 科技引领 西王村“点粮成金”-竞彩足球数据
(大众日报记者 王新蕾 报道)今年以来,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一批科技示范村典型案例。西王村顺利入选,成为全国16个入选的村(社区)之一,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入选的村(社区)。
32年来,西王人将一粒玉米“吃干榨尽”,将之做成升值2倍的葡萄糖,做成升值2.5倍的注射用无水糖,做成升值4倍的果糖……把玉米这一传统作物做成几十种高附加值产品,“点粮成金”,累计产值约2600亿元。
科技引领:“换糖革命”
一边是玉米产能过剩,一边是蔗糖产能不足。如何有效化解这一矛盾,曾是行业发展的瓶颈。
2006年,1吨蔗糖价格不到6000元,但进口1吨结晶果糖却要两三万元。虽然结晶果糖的利润是葡萄糖的5倍,但由于工艺复杂加上国外技术垄断,多数国内企业望而却步。“核心技术要至少领先国内同行十年。”西王村党委书记、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说,西王科研团队向技术难关发起冲锋。
“做玉米果糖,唯一的参考就是国外文献上一星半点的资料。”曾任果糖项目负责人的李龙说,“对于核心技术,外国人捂得很紧,关键技术还得靠自己去突破。我们就要‘无中生有’自己做”。
西王科研团队通过引进色谱技术,打造了“玉米—淀粉—高纯度果葡糖浆—玉米果糖”的生产模式,打破了国际上少数国家对结晶果糖生产技术的垄断,成为国内最早且唯一掌握果糖核心技术、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。
目前,西王集团正积极推进建设世界第一条年产50万吨玉米果糖生产线。西王村党委副书记、西王集团执行总裁王红雨说:“经过多年研发攻关,我们将引领中国的‘换糖革命’,让玉米果糖替代传统蔗糖。”
智力支撑:十二字方针聚人才
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人才支撑。记者多次到西王村采访,与西王管理层座谈,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让人印象深刻。在西王,科研领域是一个“特区”,科研人员待遇高,科研设施好,科研经费几乎没有上限,这体现出一个民企的魄力。
随着各类人才涌入,王勇摸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“人才经”,信任、放权、支持、监督、激励、包容这“十二字用人方针”是其中的精髓。
“十二字用人方针”指引下,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选择在西王安家落户,为发展筑牢根基。
2012年,王勇把公司在清华大学总裁班培养的7名年轻干部推到下属子公司经理的位置上,人才梯队建设扎实有序。截至目前,西王集团经历了4任总经理,其中3任为外聘人员,共吸纳了8000多名大、中专毕业生,100多名中外博士、硕士,外聘了300多名高级管理、技术、营销人才。
产学研结合:延伸产业链条
“全国近14亿人口,大多都用过西王产品。”西王集团总工程师王岩说,“西王在国内注射糖市场占有率高达85%,也就是说,100瓶药用无水葡萄糖注射液中,有85瓶的原料来自西王。”
葡萄糖项目是西王的“成名作”,但在玉米产业链条中,这只是“冰山一角”。
西王一次次借助产学研力量实现关键技术突破,并以技术为核心完善玉米链条的每一环节。
目前,西王集团已建立起以公司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学规范的技术研发体系,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中国葡萄糖质量检测中心等多个研发创新平台。截至目前,西王集团先后承担国家、省重点项目40余项,拥有3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,其中授权专利268项。
科技创新,正是“科技示范村”西王村的成长密码。立足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两大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,向前沿科技、优秀人才要新动能,西王村从原来的追随者逐渐成长到与世界巨头并行,打造出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。(来源:《大众日报》)